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二候·蛰虫坯户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三候·水始涸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习俗秋分吃秋菜在岭南地区,客家人有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制作方法和春汤一样,和鱼片一起制成秋汤,春分的顺口溜也就变成了“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秋分祭月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送秋牛秋分时节,民间挨家挨户送秋牛图。送秋牛其实就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便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养生要点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适应秋天容平之气。体质调养可选择我国古代民间九九重阳(阴历重阳节)登高观景之习俗,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所有的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这是养生中的养收的方法之一,也是调节精神的一方良剂。
饮食调养秋分时节,饮食上要特别注意预防秋燥,饮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花色多样,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等,都是调养佳品。
运动调养秋分运动,宜收不宜散。
秋分适当运动,可加强血液循环,防止疲劳,开阔心胸,有益于身心健康。但秋季应以“养收”为主,尤其秋分之后,气温降低明显加快。此时运动,不宜剧烈,切忌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否则阳气受损,平衡失调。登山、慢跑、游泳、打太极此类温和运动则更为适宜。
节气灸
我们都知道节气是气机变化的节点。根据中医天人合一的基础理论,当外界大环境变化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内环境又怎么不会跟着变化呢?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顺应这些变化来保养我们的身体,使我们的身体不仅不会随着外界变化产生不适反而还会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呢?
答案当然是做马氏灸!
秋分,阴阳相半平分。对于养生来说秋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重点就在于“平”字,维持身体阴阳平衡。
马氏灸善于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秋分时节做马氏灸不仅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还可以将身体中潜藏的沉疴旧疾激发出来并治愈。
以马氏灸法“气至而有效”的操作理念,在节气当天做灸,灸师可以借助天地间正在变化活跃的气机调整人体,可以使我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上古到如今,我们的祖先一代又一代学习如何与大自然相处,上仰苍穹以察天时,下视山川以观地利。双脚丈量大地,以通人和。我们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埋于斯,没有人比我们更加了解脚下这片土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季节的交替变化,身体如何不会跟着变化呢?天人合一,我们与大自然相处的秘密就在这里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