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沟镇永兴居委会百岁老人王朱氏,年轻时用锅烟灰抹脸,躲在芦苇丛中,才躲过了日本鬼子的扫荡,如今,老人已岁高寿......
▼ 寿 星 名 片姓名:王朱氏
年龄:岁
属相:(酉)鸡
住址:东沟镇永兴居委会5组
食 谱早餐:红小豆、或山芋(干)、绿豆、菜加玉米糈子、或米粥1二(号)碗,无锡小笼包4只,或马苋菜包1只,或烧卖2只或蒸饺1只。
中餐:绿豆、红豆、南瓜、豆荚子饭大半二碗(约2—3两),每天中午有荤菜,蒿苣、炒肉丝、红烧肉圆1只,山药、黑木耳、豆腐汤一小碗。
腰餐:油端端2只,或馄饨1小碗。
晚餐:饭半小碗,与中午一样剩菜。
荤素都吃,喜食小鱼小虾,五谷杂粮,尤嗜豆制品。口味适中。不大喝茶水。
长寿秘诀勤劳爱动,劳作不休。栽菜培花,洗衣叠被。喜爱洗澡,不用浴帐。生活自理,不愿烦人。早起晚睡,正常生活。6点起身,7点睡觉。耳朵欠聪,眼睛明亮。头脑清楚,深明事理。妙语如珠,幽默诙谐。礼仪表达,令人感染。后戒香烟,红酒1两。口味适中,不咸不淡。祖慈孙孝,其乐陶陶。
抗日救国缝军服勤劳爱动享百岁王朱氏老人出生于年7月9日,19岁时与小她4个月的表弟结婚。婚后先后生10个孩子,成活6个,现健在5个,老伴82岁去世。夫妻恩爱,夫唱妇随。誉满乡里,传为美谈。5代同堂,69口人,逢年过节,儿孙拜望,携礼带物,精神籍慰。常言道:“七十不留餐,八十不留宿。”但王朱氏可打破了魔咒,岁照样到邻县城逛逛,孙女家住住,淮剧之家听听,一时被左邻右舍传为新闻人物。其父母亲也都活到80多岁,也许王朱氏传载了父母的长寿基因。
据其孙女讲述王朱氏年轻时的一个真实的经历,那天是年农历五月初一,麦子晒在场上,粽子烀在锅里,听见有人喊:“鬼子来了!”王朱氏立即将金戒指、银元埋在桥头土中,将铜炉子(这只铜炉子仍然伴随着她,也是她参加抗日的物证)扔进茅厕坑中,怀中抱个孩子,背上驮个孩子,与丈夫背着炒面等东西跑到芦苇丛中躲避日本鬼子的扫荡。为了避免被敌人逮着,用锅烟灰将脸抹黑。回来后,看到自家房屋被鬼子兵烧成残垣断壁。朦胧一条街房子全被鬼子放火烧了,尸体随处可见,有的被杀死在茅厕坑中,惨不忍睹。(据地方志记载,这次日本鬼子烧民房间,杀死人。)夫妇俩携儿带女逃难来到废黄河堆边新四军军工厂用手艺帮助裁缝衣被与做军鞋,做了大半年时间,因小孩多,不能适应打仗需要,又回到家中重建家园。凭着三代祖传的“一把剪刀一根针”手艺,辛辛苦苦为乡亲们做缝纫大半辈子。王朱氏现在鞋子坏了自己穿针线铰,一手三代祖传的裁缝绝活深得邻里姐妹们的喜爱。
“生命在于运动”为快乐健康的王朱氏作了最好的注释。她自己洗被子和换洗衣服,睡床上衣服叠得整整齐齐,垫被掸得一丝不皱,铺着红砖的地面很整洁。锅屋灶台上擦得干干净净,早中饭由儿女轮流派送,下午煮好晚饭,五点多钟吃过,后烧水洗浴。日落而息,日出而起,不睡懒觉。78岁时,一天能割4分多田的小麦;95岁时,瞒着儿孙们独自条山芋行子;99岁时不慎跌伤大胯骨,只住院20多天就下床行走。岁时还教人打扁钮扣攀结。此后,没生过大的毛病,就连感冒什么的从不吃药,扛几天也就好了。岁时,挑两个半桶粪,门口近2分菜地自己浇水和打理。
虽没读过什么书,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但口齿清楚,大女儿过80岁生日,时年岁的王朱氏讲话祝福,赢得满堂叫好。今年5月1日,她还去高邮为二女儿、女婿做了八十岁生日。她诙谐地说:“不能偏心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