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推广求职招聘交流群 http://www.suqitech.com/mobile/news/show-209062.html胡饼绘图/沐要说秦汉美食,首先要称赞的是开辟丝绸之路的张骞,他带回来的美食,我们至今在食用。公元前年,张骞在汉武帝的委派下第二次出使西域,相比第一次的灰头土脸,这一次出使西域有一个目的就是宣扬大汉国威,这一去就是四年,四年之后张骞不但带回来了西域各国的使臣,还带回来了一堆美食。在蔬菜方面有胡萝卜、大葱、大蒜、黄瓜、香菜、苜蓿等,在水果方面有葡萄、甜瓜、无花果、石榴等。这些蔬果直到今天还是经久不衰地受欢迎。秦汉时期的粮食种植,打破了先秦时期糜子和豆类作物占主要地位的局面,此时小麦得到广泛推广,因为小麦是可以越冬的农作物。因此,汉朝开始大规模推广小麦种植。一篇古文记载,“因关中俗不好种麦,而损生民之具也,使关中民益种宿麦。”宿麦就是冬小麦,意思是关中人没有种麦的习惯,这对百姓来说是一种损失。到了东汉汉安帝时期,就已经开始强制要求百姓种植冬小麦。此后,黄河流域就逐渐形成小麦和小米并重的粮食种植习惯,而且在汉朝的时候,北方气候还没有这么干旱,也有个别地区种植水稻。在肉类的食用上,人工养殖肉类规模扩大,皇家也没有用来捕鱼捕兽的官职了,而是倡导民众广泛养殖动物。《汉书?龚遂传》记载在今天的山东即墨县,当地要求每家每户养两头母猪、四只公鸡,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要求其实并不高。因为当时的猪都是中国原产的黑皮猪,我们现在看到的白猪是从英国引进过来的。当时养猪没有饲料之类的,人们的习惯是把猪圈建造在厕所下方,猪平时吃的都是人的排泄物,听着好像很重口味儿,但是这种养猪习惯在本世纪初陕西西安附近的农村还存在。而大规模养殖的家禽,除了鸡之外还有鸭子和大鹅,这一点汉代古墓出土的陶器也能证明。除了民间的饲养之外,官府也会养殖家畜,并且明令要求邮亭乡官,各基层单位都得养殖猪和鸡之类的,用来赡养本地的鳏(guān)寡困户。除了家畜之外,水产养殖更为庞大,《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水居千石鱼陂,亦可比千乘之家”,由此可见养鱼的利润是非常高的。不止民间养鱼,皇室也养鱼,《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曾经在昆明池养鱼,后来鱼太多了,吃不完了,直接就拿到长安市场上售卖去了。蔬果方面得益于张骞和班超的西域之行,种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我们都学过汉乐府的《长歌行》,第一句是“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葵菜就是现在的东苋菜,当时的葵菜、韭菜、豆叶子、小葱、大葱被称为“五菜”,是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蔬菜。水果方面荔枝、琵琶、槟榔、桂圆等也开始出现。可以说穿越回秦朝时期,在吃的种类上现代人更能接受了。而在此时,作为美食的再也不是先秦时期的蚂蚁卵和蜗牛酱,首先因为小麦的晋级和工具的改进,人们使用小麦,再也不是把麦子像米饭一样蒸熟来吃,而是磨成面粉,这就给了小麦更多的可能性。比如这个时候就出现了胡饼,在《长安十二时辰》中给了胡饼很多镜头。其实早在两汉时期,胡饼就被我们的祖先品尝过。做法就是放在炉子里面烤,然后撒上芝麻,可以参考一下现在的新疆烤馕。胡饼不仅是百姓所爱,王公贵族更是大力追捧,《续汉书》记载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可见胡饼的魅力,连汉灵帝都爱的不行。而汉昭帝时期的《盐铁论》所列的食谱则更为丰富,里面记载了“杨豚韭卵,狗鞭马朘,煎鱼切肝,羊淹鸡寒,挏马酪酒,蹇捕胃脯,胹羔豆赐,鷇膹雁羹,臭鲍甘瓠,熟梁貊炙”,翻译过来就是烤乳猪、韭菜鸡蛋、煎鱼、碎肝、腌羊肉、凉拌酱鸭肉、精酿马奶酒、驴肉干、干肚肉、羊羔肉、糖拌豆子、鸡肉汤、燕肉羹、咸鱼干、精致米饭配烧烤。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貊(mò)炙,貊炙为西域风俗,意思就是烧烤,如果你是一个爱撸串喝啤酒的人,在汉代绝对能体会到极致的享受。在山东诸城前凉台汉墓中,曾经出土了一块石刻,上面绘制了一幅庖厨图,这哪是汉朝的庖厨图,分明是现在的大排档纪实影像。西汉时期还有一个超级伟大的发明就是豆腐。传说豆腐是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后来也有说是关于发明的。从年,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出土的壁画来看,在东汉之前中国肯定就有豆腐了,由此又衍生出豆浆、豆腐脑、豆腐丝、豆腐皮、豆腐干、腐竹等等豆制品,这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让我们直到今天都爱不释手。
“奇异果历史”往期链接:
西周的诸侯国
关中出将
为了那条指向未来的路
开卷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