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九月,ldquo花式rdquo

片片言语轻,点点思维妙。道是九月教研时,百种千般巧。朝见授课忙,暮见笔头扫。道是三中教师勤,花开满堂闹。

九月,为了进一步落实学校教学工作,全面落实“双减”政策,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愿景,永康三中教育集团开展了密集的教研活动,三中本部和城西校区共同参与,营造出了浓郁的教研氛围,也让新学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同步课堂:好课“生花”

语文:有料

9月8日上午,三中本部的胡燕华老师和城西校区的刘潇洋老师进行了同步课堂教学。

胡燕华老师的《中国石拱桥》紧扣单元语文目标,以“介绍永康西津桥”为情境任务驱动,让学生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并借助多元比较,引领学生思辨整合,让学生在情境化活动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应用和迁移。

刘潇洋老师的课堂《回忆我的母亲》中,以“感动中国人物”为活动入手,以“寻找人物”的情境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揣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及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两堂课结构精巧,在梳理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穿插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寻找信息,归纳方法,品读语言,感受情怀,体现了语文课的温度。

英语:有戏

9月9日上午,三中本部的胡晓雯老师与城西校区的洪琳老师进行了同步课堂教学。胡晓雯老师与洪琳老师尝试“同课异构”,执教了八年级上《Nothingismoreimportantthanplayingtennis》的听说课。

胡晓雯老师的课堂以刚刚过去的东京奥运会作为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运动的看法,听取“Daming”“和Betty”对运动的看法以及同伴之间对运动进行比较来开展课堂活动。

洪琳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运动,将两种运动进行比较,引出多音节形容词的比较级。在听后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运用多音节形容词的比较级来描述自己喜欢的运动,实现了输入和输出的强对接。

两位老师的教学环节及英文表达都十分流畅,课堂设置循序渐进,互动方式活泼多样,让学生积极地投入课堂,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愉悦。

数学:有法

9月10日上午,三中本部的楼瑜赟老师和城西校区的胡秋晓老师进行了同步课堂教学。

楼瑜赟老师执教了八年级上《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整堂课以“两张电影票寻找座位”作为导入,引进有序数对法确定位置,再通过实际问题“渔船相对于小岛的位置”引出方向和距离法确定位置,并且设计了两个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胡秋晓老师执教了八年级上《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的专题课。整堂课以实际种的折叠问题作为导入,引进数学种的折叠问题,通过结合“折叠性质”“方程思想““勾股定理”等各种原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折叠问题。让学生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于实践。

两堂课重难点突出,循序渐进,方法与思维贯穿课堂,使理性的数学也变得生动起来。

科学:有趣

9月24日上午,三中本部的吴姣艳老师、陈江英老师和城西校区的陈翔老师进行了同步课堂教学。三人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对《细胞》这一课进行了多元探索。

吴姣艳老师用《宏观与微观世界》的视频引入,让学生感受细胞之“小”,引出细胞的发现史,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概括细胞史中的关键人物及其贡献,随后由学生自行建模,并与书中结构图作比较,修正自己所绘画的细胞结构模型图。

陈江英老师以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苋菜为什么在热水中水的颜色会变红”为问题引入,以细胞学说的发展史以及显微镜的发展让学说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分析讨论,深化对动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

陈翔老师以“苋菜加热”实验开场,再借助磁铁展示学生找出的细胞发现史,通过朋友圈的形式展示各科学家关于细胞的研究成果。并且设计了有趣的课堂小游戏,接着通过从盒子与铁球的活动,引领学生们进入细胞结构的世界。三堂课以生活现象为线索,串起了科学知识,并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收获了科学方法,理论与实践并用,趣味性与知识性并存。学生们全程积极投入,兴趣盎然。

网络研修:“火花”四秀

9月15日上午,两校数学教研组进行了网络研修活动。由三中本部的潘良杰老师和城西校区的吕巧艳老师进行公开课示范,课后,两位老师从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难点突破以及各环节的设计意图等等进行阐述。紧接着教研组长组织成员进行评课,依次对本节的新课引入、概念提取、巩固新知、例题教学、课后小结各个环节进行讨论。老师们各抒己见,不同的见解碰撞出了思维火花,也增进了教研组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卷入式”教研:花样翻新

两校“卷入式”教研是本学期初始尝试的一种教研模式,全组教师事先准备,再由永康三中教育集团总校长施浩钧现场抽取上课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老师们进行探讨、磨课,最后授课老师们将研修过程的所有内容进行整理,修改教案和课件,形成案例包,上传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在修改后的教案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在本班实施教学。9月15日,数学教研组首先进行了“卷入式”教研尝试。潘良杰、吕巧艳、卢浩慧和李媛媛四位老师进行了公开课展示,并由永康教研员王玲玑进行了评课。“卷入式”教研,是永康三中教育集团进行的一项有益探索,两校数学教师全员“卷入”,全程“卷入”,旨在点燃教师的研究意识,营造“沉浸式”教研氛围。这样的教研形式,让所有的老师“动起来”,也促进整个团队的成长和交流。自永康三中和城西校区集团化管理以来,两校采用线上和线下教研并走的方式,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方法研讨”等方面实现教师紧密交流和教学资源共享。学期初的教研,旨在告诉老师们: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做工作中的有心人,主动落实“双减”,实现师生共同成长。通过这样的活动,两校在教学资源、技术装备、师生信息化提升方法、数字资源共建等方面也实现了很好的交流。学校将进一步展开十月的教研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率,促进“双减”工作落实。

文字:王春燕

编辑:卢牡丹

审核:科教处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xiuzixun.com/afhgx/184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