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的魅力,很迷幻,也真的无法阻挡。《风味人间》这样解释“食臭癖”:臭与香本就是一线之隔,奇臭和异香之间存在着微妙临界点。玫瑰花的香味加浓一万倍,那就是奇臭。在某种食物上,极臭可能就是极香。而所谓臭,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会吃的人,才能品到那种异于常态的味道。若说“食臭”,宁绍地区必须是“臭”中之“臭”,宁波有“宁波三臭”:臭冬瓜、臭苋菜梗、臭菜心。宁波三臭主要就是用新鲜的冬瓜、菜心还有粗大的苋菜梗,先蒸熟之后,放凉冷却之后就均匀的撒上一些盐再装入甏内封口后放置于阴凉处,发酵几天就可以食用了。吃的时候就只需蒸熟之后,加几滴菜油就可以吃了。据说这宁波三臭是一道很下饭的小菜,发酵过的冬瓜和菜心外表已经是软塌塌的了,吃起来的口感也是软绵绵的,风味非常的独特。绍兴有“蒸双臭”:臭苋菜梗与臭豆腐齐蒸,臭味直冲鼻腔。蒸双臭闻起来臭,但吃起来却异常鲜美。臭豆腐是嫩滑的,吸收了臭苋菜梗的味道,口感非常好。而苋菜梗外皮是韧的,中间的芯是精华,软嫩似果冻,吃的时候只需吸咬,那“果冻”就连同香鲜无比的汤汁一起冲进嘴里,口齿留香!如果觉得不够爽,还有“蒸三臭”“蒸四臭”,霉冬瓜、霉毛豆等着你。食臭上瘾,莫过于此。排名第二“臭”的要属安徽,徽菜以一道臭鳜鱼臭得颇有特色。早年徽商远行,沿途放排,打鱼为食,存的鳜鱼时间久了,易生异味,便以盐抹之,翻来覆去,千里之外鱼仍未变色,形正而味浓,滚油爆炒,异香扑鼻。后人将劳动者的智慧发扬光大,把臭鱼的腌法进行了提炼形成套路,先用上好的精盐浸水,将桂鱼浸渍六天,比例要正好,否则味道就偏了。制作精良的臭鳜鱼出缸后,鱼鳃仍是红色,鳞不脱,质未变,只是表皮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但是洗净后经热油稍煎,细火烹调,非但无异味,反而鲜香无比,是为上等佳肴,此菜已成徽菜样板,有说道是,没吃臭鳜鱼,等于没吃徽菜。也不光中国人吃臭鱼,外国人也吃。瑞典鲱鱼罐头,就是佐证。把刚打捞上来的鲱鱼,经过去头以后放入淡盐水中进行温火煮过,然后再装入罐头中、处于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下进行自然发酵。当发酵产生的气体把罐头撑得鼓鼓时,鲱鱼变得黏稠多汁,那便是鲱鱼可以吃用的时候了。安徽民间还有句顺口溜:“徽州第一怪,豆腐长毛上等菜。”这便是除了臭鳜鱼之外的安徽第二臭——毛豆腐。毛豆腐是安徽省黄山市一带的传统名菜,它是通过以人工发酵法,使豆腐表面生长出一层白色茸毛,这是孢子,也是毛豆腐成熟的标志。毛豆腐是安徽驰名中外的素食佳肴,大家习惯称其为徽州毛豆腐。用油煎后,佐以葱、姜、糖、盐及肉清汤、酱油等烩烧而成。上桌时以辣椒酱佐食,鲜醇爽口,芳香诱人,并且有开胃作用,为徽州地区特殊风味菜。除此之外,简单地烤制或炸制后,做出的菜也是不可多得的美食。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臭:臭豆腐、臭腐乳、霉豆渣、豆汁儿、鱼露、臭皮醋、香菜、皮蛋……中国食臭已有千年历史,臭出了一脉相承。“食臭者”才是真正的老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