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在我国现阶段有多重要?
正如我们昨天提到的,今年以铜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据说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有效性,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
说人话,又有可能放水了,再次动用金融手段稳定经济。
金融手段在经济发展中作用很重要,其作用也体现在产业升级上。
产业升级在我国的经济改革深化进程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在年3月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就频繁提到了各类产业的升级。
如推动制造业的优化升级,提倡“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再如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中提到的,聚焦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与居民消费的升级需求,构建优质高效、竞争力更强、结构更优化的服务产业新体系;还有数字经济优势打造下,也要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赋能……
为什么产业升级在我国现阶段发展如此重要?理由自然有很多,包括为了适应我国的经济转型发展,为了实现我国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的目标,同时也是历史发展大势所趋。
随着一国的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结构是不断完善与进步的,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征。现阶段,我国的重要特征与任务就是实现产业升级,使我国的产业及企业产品从低附加值成功转向高附加值领域,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另外,我国的产业升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口红利、资源红利逐步消失下寻找的新出路。如《你也配享受人口红利》一文中提到的,有研究表明,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随着我国的老龄化及晚婚晚育带来的少子化,仅仅凭借劳动力低廉来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升级已不现实,需要转向以技术创新驱动。
再者,随着低端附加值领域中发展中国家的壮大,“发展中国家低端制造业的分流”与“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的回归”,都迫使我国在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制造业质的飞跃等目标下,不得不寻求产业的升级。
我国的产业结构改革升级过程中,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占GDP比例由年的9.2%降至年的7.2%,第二产业的比值也从年的46.25%降到年的40.7%,与之相反的是第三产业的比值从由44.3%上升到52.2%。
在三大产业里面,不同行业也有不同程度的转型升级。如工业领域,重工业比重远超轻工业,其中在重工业中占比较大的制造业领域,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速明显加快,占比逐步增大;传统产业通过新工艺、新设备也得到了优化升级,绿色产业占比也显著提升。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产业升级正在逐步推进,未来需要多久才能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还得视情况而言。
产业升级也能弯道超车吗?
如之前在《新能源车,弯道超车》中提到,新能源车的发展是在能源短缺、国内环保及各类产业政策等支持下逐步实现市场的迅速壮大,产业升级也是在一定的社会转型发展背景及各种支持下逐步推进的。在国内追求经济进一步跨越式发展,“制造”转向“智造”的目标下,产业升级也有极大地发展与完善空间。
那么我国的产业升级是否也能弯道超车?
这就看怎么理解“弯道”了。如果仅把“弯道”当作路径,产业升级定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因为产业升级离不开资金、技术、人才的支持,技术成果落地进行商业化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如果“弯道”代表的是时机——把握技术创新发展、人才培养、成果落地的时机,那么,国内产业的升级也未必没有“弯道可抄”。
如提到的技术,我国的产业升级离不开技术创新,但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自然没有捷径可走。追溯到较久之前的人工智能,该概念在年时就被明斯基等科学家提出,但经过50多年的发展,人工智能才逐步进入现实领域,许多理论以及完善的理念措施还在持续不断地提出与改进,各类技术也还在巩固,更高级的技术也还在不断地研发。
如果在20世纪60年代,就说人工智能有捷径可走,那自然是不可能的,各类技术都是在不断地实践与完善中发展。面临如今人工智能在各国的发展,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倘若我国能把握住机遇,未必不能在“弯道”处超越该领域发展更早的某些发达国家。
又比如华为的5G,在闻名世界,遥遥领先的技术背后,是该公司长达10来年对研发的高强度投入,无论是在材料、芯片、关键算法还是散热工艺方面,都是扎扎实实地花了长期的时间、精力与金钱资本的。在技术方面,或许我国在某些领域还远弱于某些发达国家,但是相对于其他国家在5G上的成绩,我国的企业在网络技术上,也算是超过了其他发达国家,成功当上了“领头羊”。
再说说产业升级需要用到的人才。人力资本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也不如人工智能一般植入芯片就能获得大量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好的是,我国目前对教育的重视、人才的培养力度都很大,加之岗位上的人员也在不停地学习技术知识,可以为产业升级的实现贡献重要的人力资源。
需要改进的是,目前我国的技术人才存量还需要扩大,如某些企业家吐槽的一般,一些一线高技能产业工人的培养存在一定难度,为了招聘硬件工程师需要多地辗转耗时耗力。相对而言,领头的高级技术人员有待培养,同时也要发展大量的工程师、拥有技术含量的产业人员,以此作为技术创新升级的“底座”。
所以仅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我国的产业升级面临的挑战就不小了,叠加资本投资、商业落地等,产业升级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与机遇。走捷径目测不现实,但在国内政策、人才等各方面都充分准备后,一旦把握住了机遇,弯道超车还是有可能实现的。
还是得靠金融深化助力
在把握住“弯道”机遇时,产业升级还离不开金融深化助力。这里的金融深化即金融自由化,主要指国家放弃对金融市场与体系的过分干预,使利率与汇率实现市场化,最大化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之所以说产业升级得靠金融深化助力,还是因为产业升级需要资本积累及资本优化配置给予支持。
试想一下,倘若金融未进行深化,市场仍在计划把控中,资源就不能按照市场自我调节流向更高效率的部门;且金融市场也不能充分反映供求关系,信息传递不到位,好的产业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