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活,每个人都是主角
————————————
↓
《每一个简静的日子都是良辰》中,著文的稻友们多处江浙,有一篇文章叫《食味帖》很是吸引我,里边描写的全是江浙美食,文笔轻松隽永,亦如江浙多数食物一样清新淡然,很是喜欢。
例如,其中一篇名为《味蕾上的乡愁》,和我热爱的作家土家野夫一篇文章同名,同为描写故乡旧食,看来故乡味道确是多数人心中乡愁所在。我曾去过江浙多数水乡古镇,除了美景,更喜尝当地美食,但一直未曾尝过文中所写余姚有名的臭苋菜和咸蟹,看了让人垂涎不已。见字如面,我更欣赏作者的生活态度,从对待美食到对待生活从容淡定,不疾不徐,且富有小幽默和一点童心。
一打探作者沈春儿,哈,是位小学语文教师,长期担任班主任,在各类杂志上发表过众多小说和散文。难怪!
对此,我又对沈老师进行了一番非正式的采访对话,着实愉悦。
↓
沈春儿:臭苋菜杆里的汁儿,
吃到欲罢不能
策划
稻米艺文
访谈
杨小云
图
沈春儿、部分来自网络
本期版式
文子
↓
(本期嘉宾沈春儿)
嘉宾_沈春儿
访谈_杨小云
沈老师自称自己是个马大哈,懒散女人,情绪比较乐观,我的看法是因为她成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才保持着一份纯粹的天真和耐心,她说是的呀。这真令人艳羡,如今,在这浮华的世间还能持有一份童心的成年人是多么少见啊。
我还发现,沈老师笔下食物多偏素,如写甘蔗和荸荠果儿,看得我马上想买来咬一口,这甘脆的汁儿啊,因为这也是我极爱的上不得台面的果子。果真,沈老师说自己的确天生偏爱吃素,难怪文字如此清新自然。沈老师的大名叫沈春儿,我无意中知晓了她的秘密,原来出生在春天,春儿名字,性情,文字,真的有如春天,恰如春天蔬果,泛着晨露的光。
好了,我们看看春儿老师是如何回答对待“生活之美”问题的吧。
↓
1快答
首先,请用字介绍一下你自己。
说起来惭愧,咱身为70后,却常常感觉有着一颗90后的心,与年轻人都非常谈得来,和小孩子更是没代沟。业余时间喜欢看书,看的书杂到匪夷所思,各种小说散文之外,还看各种绘本、漫画、科幻魔幻类作品和百科全书。还喜欢骑个单车在外面闲逛,常常一个人去电影院看电影。最喜欢傍晚下班揣个面包带个水杯去看电影,因为常常没有什么人在饭点去看电影,我可以一个人静静享受电影时光。
接下来是几个问题,请认真回答(当然如果不愿回答,也可以用“不方便回答”来作答)。
1.你认为生活中最理想的快乐是什么
自由,财务自由和身心自由。
2.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唱歌,希望有嘹亮的歌喉(因不具有而向往)。
3.你最害怕的是什么
嘈杂。
4.你目前心境怎么样
略焦虑。
5.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钦佩谁
每一个有毅力与恒心的人。
6.你最奢侈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在床上睡整个下午算不算?我常常在双休日干的事情。
7.你认为最浅的痛苦是什么
最浅的肯定好多。
8.如果有下辈子,你希望成为什么(人或物)
现在这样挺好,没想成为别的。
9.你最想从事的职业是什么
现在的职业。
10.你最喜欢男性身上什么品质
淡定安静。
11.你最喜欢女人身上什么品质
淡定安静。
12.你这一生中最爱的人或东西是什么
孩子。
13.何时是你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刻
很多。
14.你觉得工作重要还是生活重要
生活更重要。
↓
(从左至右拉:挖野菜的阿婆以及田里挖荸荠的农人等图片/来自网络)
2慢谈
春儿的文章里说:
作家野夫的文章里说:
·问:野夫的这篇文章被收入语文教材里,你们的文章都叫《味蕾上的乡愁》,各自的文字有异曲同工之妙,同写故乡食物,你写的咸蟹,黄鱼面,他写的蕨根凉粉,蕨苔,蕨粑。你教给学生读过吗?食物即乡愁,你认可吗?
·答:给孩子们推荐过,在课堂上也常常将课堂内容与这方面知识结合,很受欢迎。
很多婚姻的不幸福,有不少原因来自于食谱的无法融合。对自小形成的对味道的记忆,会决定整个人生对食物的选择。异乡人每一次品尝到特别像故乡滋味的食物,或者是那种特别难吃的食物,就会想到家乡。对故乡的记忆,时刻盘旋在味蕾。
·问:另外一个好奇之问,我也喜欢研究各地吃食,我们成都也有苋菜,但我们只取嫩枝叶炒来吃,你们却似乎取老杆制臭苋菜,制好后是吸着杆子里的汁下饭吃吗?为什么你们管那么好的东西叫“臭”?给咱外地人普及一下呗!(偷笑了)
·答:我们也用苋菜的嫩芽嫩叶清炒了吃,很多时候还会加上腐乳汁。但比起臭苋菜,炒苋菜只是一个序曲,或者说只是一个副产品。臭苋菜是真的臭,也真是香。有机会给你寄一些,刚开始会吃不惯,但吃到后来,真的会欲罢不能。
春儿的文章里说:
·问:你写的是河南人吃河南酱,沈老师,你是余姚人,你做和吃杭帮菜吗?你吃辣椒吗?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觉得是这样吗?如果从食物的角度来看,你认为江浙人是什么样性格的人呢?
·答:确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杭州菜、宁波菜有点不一样,宁波菜和余姚菜,又会略有不同。就如同方言。我们本地有句老话:宁可和苏州人吵相骂(吵架),不可和宁波人讲闲话——意思是苏州人吵架也柔软轻糯,宁波人说话“石骨铁硬”,硬邦邦,时时都像在吵架。余姚宁波两地,做个臭苋菜都不一样,臭冬瓜做得也不一样。就像杭州菜里,臭苋菜就出现得比较少了吧?
但终究都是浙江人,大多是当年的越人,还是有很多共通之处。浙江人大多比较灵秀,善于学习,善于经营。
(沈春儿的故乡常见的美味:咸蟹子、臭苋菜、荸荠、马兰头等。图片/来自网络)
春儿的文章里说:
·问:你身为班主任,业余又写作,我知道中国老师是非常忙碌的,来得比学生早,走得比学生迟,你自己的小家你是三顿饭都亲自做吗?你以此为苦吗?你是如何平衡这三者之间关系的?
·答:家里一日三餐有公公婆婆一起操持。但我如果下班早的话,基本会让位给我。虽然工作忙碌,但如果将家里的这些事情当作一种另一种休憩,那也就释然了。
春儿的文章里说:
·问:这段话非常之幽默,感觉你平时应该也是乐哈哈的,除了与天真的小学生打交道,除了美妙的美食的口腹之欲,生活当中,你认为令人愉悦的事情还有些什么?你是怎么让自己一直保持一份天真欢愉之情的?
·答:让人开心的事情很多:下班路上看见路边的美人梅开得正好,赶紧靠边停车,拍个照,美滋滋地欣赏一会儿,然后上车,继续美滋滋;车上有浙江交通之声广播,主持人许大诺在播“一路有你”,笑话胡话一串串,也跟着傻乐,笑得对面来车的驾驶员不住瞧我;午饭后溜出去至野地里看花看草,春天的话带上剪刀和小袋子,剪马兰和荠菜,回家晚上包水饺,凉拌马兰;看书看得开心了,一个人咯咯咯地笑;听王自健讲脱口秀,也能笑得止不住,看镜子里的自己,眼角全是鱼尾纹……
生活的乐趣无处不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能常常那么开心,可能是缺根筋的人常常会找到更多快乐吧?
↓
沈老师是老师,时时有课有会,晚上又有备课,所以,说实话其实与沈老师对谈有一点匆忙,问题也相对少一点,但后来看她回复的邮件,童心爱心满满,真觉得她是一个可爱可敬的老师啊。有时候看看社会对教育界的评价,似乎失望得紧,但事实上,仍然有很多老师坚持着,坚定着内心的信念,那就是行之先生的教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感觉得到,做沈老师的学生当真是有福气的。
现今社会浮躁且浮华,多少人走着眉头,匆匆忙忙奔波在路上,都忙得没时间停下来抬头看一看天空,看一看路边的花草,其实,平常的美就在路边,保持一份平和而开朗的心境。那就笑一笑吧,就像沈老师所说,随时都笑吧,虽然眼角全是鱼尾纹……
(余姚水乡小景图片/来自网络)
《每一个简静的日子都是良辰》
在别人的故事里遇见你自己的人生
它写了赏花、观雨、种田、阳台种花;
写了家乡的味道,写了一些种田人……
我们习惯了对远方的风景趋之若鹜,
而对身边的美熟视无睹。
书里呈现了这些小日子的点滴美好,
它把我们拉回生活最简单真实的快乐中。
十余篇节奏缓慢的生活故事,
与你分享一种心境,
如何把每一个简静的日子过成良辰。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购买新书签名本
也可通过当当、亚马逊、京东
及全国新华书店、独立书店购买
点击阅读原文
打开更多精彩
近期文章
翻书记:你不知道的毛边之美
正味: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
开化二记:你从屋角转身走来
随笔数则:乡下草木记
父亲的水稻田:谁还没有个头脑一热的时候
父亲的水稻田:在田间,收获的劳作
打赏支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