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这道菜,杭州大姐血变紫差点没命很多

很多老杭州人特别爱吃一些“臭臭的”美味臭豆腐,霉千张,霉苋菜梗……殊不知这些美味也有可能“惹毒上身”最近,杭州的陈阿姨就被一碗霉苋菜梗送上了救护车

一碗霉苋菜梗下肚

血变成了紫色

杭州的陈阿姨就是霉苋菜梗的大爱者。前几天,她买了一大碗回家,晚餐时,大家都只吃了一口,其余都进了陈阿姨的肚子。“味道蛮好,饭都比平时多吃了一小碗。”吃完一小时后,她兴致勃勃地说要下楼给大家买个新鲜西瓜,可刚走到小区门口的水果店人就不对了:胸闷、气喘,甚至还有几秒钟眼前发黑,脑子丧失了意识。水果店老板见状,赶忙拨打了。被送医院急诊时,陈阿姨的不适越加明显了,听说胸闷、气急,又见她嘴唇发紫,值班的马建医生第一反应是担心心脑血管疾病,一问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怀疑又减轻一些。一边医生尽可能详细的问诊,一边护士已开始做测体温、量血压等常规的检查,而当第一管血抽出时,值班护士愣住了,“怎么颜色会偏暗偏紫?”直至半小时后,马建医生发现陈阿姨的嘴唇变得越来越紫,脑子里跳出亚硝酸盐中毒的想法,得知她吃了大半碗的霉苋菜梗,猜测也就八九不离十了。很快,相关检查结果出炉,血气分析高铁血红蛋白竟然高达22%(正常1.0%以内),证明是亚硝酸盐中毒无疑了。进行解毒、吸氧等一系列治疗后,陈阿姨的不适症状逐步得到缓解,口唇指甲的颜色也慢慢恢复红润,第二天一早再复查高铁血红蛋白,也回到正常水平,陈阿姨决定出院回家继续休养。资料图/图文无关(图源:新华社)

好端端的美食

怎么会有这种剧毒?

相传,霉苋菜梗这道菜源自于越王勾践时期,在勾践夫妇前往吴地时,越国已然十分贫穷,百姓都只能以野菜充饥。当时有一个老者,在山上采了一把苋菜,他回到家中将嫩叶吃完后,苋菜梗舍不得丢,便将它放到瓦罐中收起来,过段时间瓦罐中散发出了阵阵香味,老者将它取出来上火蒸,结果竟一蒸就熟了,吃起来味道还很美味,将此方法告诉相邻,于是这霉苋菜梗就流传了下来。

浙江人对此也就有着特殊的偏爱,每年夏季时,这道美味就会频繁被端上各家的餐桌。也正因此,医院里总会接连收治到吃了霉苋菜梗而亚硝酸盐中毒的患者。医院急诊科主任黄世恩介绍,亚硝酸盐多存在于腌制的咸菜、肉类以及变质腐败的蔬菜中,特别是新腌制的蔬菜及咸菜,在腌制后一周左右亚硝酸盐含量最高。一般来说,亚硝酸盐摄入0.2~0.5克即可引起中毒,摄入3g即可致死。而亚硝酸盐中毒的潜伏期长短不等,视摄入的数量、浓度而定。长者有1~2天,短者仅10分钟左右。

通常中毒表现为嘴唇发紫、胸闷、呼吸急促、头晕、心悸等。中毒严重者还可出现心律不齐、血压降低、肺水肿、休克、惊厥或抽搐、昏迷。如果不及时治疗,最后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因此,要是近期有吃过短期腌制菜类,皮肤变成蓝灰、蓝褐或蓝黑色,应高度怀疑为亚硝酸盐中毒。

不过,处于正常生活的我们并不需要恐慌,只要生活中不贪图小便宜、理性选择食品、安全进餐、合理烹调、正确储存,所发生的中毒几率非常小。

预防亚硝酸盐中毒

这几点要注意

01

严格控制加工肉食品的摄入量

加工肉食品中含有不少的亚硝酸盐类物质(主要是亚硝酸钠),食品中添加亚硝酸盐能够起到提味、护色以及防腐的作用。

为了健康,应严格控制“加工红肉”的摄入量,包括香肠、腊肉、火腿等食品。

02

少吃生的凉拌菜

新鲜食物多样摄入,可降低某种食物的摄入量,以此来规避相关食品安全问题。生蔬菜在加工过程中没有经过加热杀菌,其中所含的亚硝酸盐有可能偏高,不推荐经常摄入。

03

严格对待剩饭菜

如果剩饭最好要做到剩肉不剩菜;

对于剩下的食物,一定要做好密封(材质安全的餐盒)且及时冷藏保存,降低有害物质的滋生,在下次食用之前务必要热透,降低安全风险。

04

腌菜要达到20天

一定要少吃咸菜和酸菜,降低食盐和亚硝酸的摄入量;要“腌透”,没有腌透的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较高,腌菜最少要达到20天;吃腌菜之前要用水全面清洗,亚硝酸盐本溶于水,此操作可以去除一部分亚硝酸盐。

05

买食盐要到正规的售卖场所

选购食盐,请到正规大型超市或者有资质的农贸市场,拒绝贪图小便宜,避免买到工业盐。

06

喝安全的水、烧开的水

饮水安全值得注意,平常要喝安全、卫生、经过煮沸烧开的水;拒绝不明来源的水,例如苦井水、蒸锅水等存在问题的水。

疫情通报

7月7日0-24时,无新增确诊病例。截至7日24时,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例(境外输入病例50例)。

浙江在线健康网综合自钱江晚报小时新闻、科普中国、浙江省卫健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主编:尉洁婷

责编:隋雪

点击右下角“在看”,推荐给大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xiuzixun.com/afhzp/1732.html

当前时间: